七步出师:创新学习工程师·训练营
发布日期:2018-09-28浏览:12479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程背景《七步出师:创新学习工程师·训练营》能够帮助企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“学习工程师”型内部讲师团队。
 “学习工程”概念最早由卡内基梅隆大学教务长Mark Kamlet博士提出,以系统性的思维和全局的视野来完成教学实施,而非单纯地进行讲授型教学设计。2014年,美国教育政策研究所主任Frederick M. Hess提出应该向“学习工程师”转变,整合学习科学和技术以解决学习问题。
 与传统的内训师培养方案相比,“学习工程师”侧重于培养能够“运用系统思维、整个多种资源、解决培训问题”的讲师,就像建筑工程师有别于建筑工人,软件工程师之于程序员。创新精神是“学习工程师”的内在驱动力。
 “七步出师”是内训师培养领域的品牌课程、版权课程,已历经3年市场检验。课程价值点培养讲师 综合实力:
 将传统TTT的课程设计、授课表达融合于一门课程,聚焦内训师关键能力培养,运用系统思维解决企业培训问题,实现一站式培养实力讲师
 混合学习 贯穿始终:
 在线学习辅助与面授训练无缝衔接,不仅课程中线上线下混合设计,如何借助在线工具解决培训问题本身就是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
 创新精神 训练赋能:
 “创新”将作为一条暗线存在于课程七个模块,不仅教会学员新的教学方法,而且训练学员具备运用创新精神、善于创造新方法解决个人培训问题的能力
 多种成果 一站产出:
 一套课程、多重产出,可以高效赋能导向培养实力讲师,可以课程开发导向产出好课程,可以授课呈现导向培养好讲师,可以是“好师好课”同步产出,一切成果、因需而定课程对象内训师、培训专员、业务骨干、HRBP等解决问题培养讲师 综合实力:
 将传统TTT的课程设计、授课表达融合于一门课程,聚焦内训师关键能力培养,运用系统思维解决企业培训问题,实现一站式培养实力讲师
 混合学习 贯穿始终:
 在线学习辅助与面授训练无缝衔接,不仅课程中线上线下混合设计,如何借助在线工具解决培训问题本身就是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
 创新精神 训练赋能:
 “创新”将作为一条暗线存在于课程七个模块,不仅教会学员新的教学方法,而且训练学员具备运用创新精神、善于创造新方法解决个人培训问题的能力
 多种成果 一站产出:
 一套课程、多重产出,可以高效赋能导向培养实力讲师,可以课程开发导向产出好课程,可以授课呈现导向培养好讲师,可以是“好师好课”同步产出,一切成果、因需而定学员收获培养讲师 综合实力:
 将传统TTT的课程设计、授课表达融合于一门课程,聚焦内训师关键能力培养,运用系统思维解决企业培训问题,实现一站式培养实力讲师
 混合学习 贯穿始终:
 在线学习辅助与面授训练无缝衔接,不仅课程中线上线下混合设计,如何借助在线工具解决培训问题本身就是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
 创新精神 训练赋能:
 “创新”将作为一条暗线存在于课程七个模块,不仅教会学员新的教学方法,而且训练学员具备运用创新精神、善于创造新方法解决个人培训问题的能力
 多种成果 一站产出:
 一套课程、多重产出,可以高效赋能导向培养实力讲师,可以课程开发导向产出好课程,可以授课呈现导向培养好讲师,可以是“好师好课”同步产出,一切成果、因需而定企业收获培养讲师 综合实力:
 将传统TTT的课程设计、授课表达融合于一门课程,聚焦内训师关键能力培养,运用系统思维解决企业培训问题,实现一站式培养实力讲师
 混合学习 贯穿始终:
 在线学习辅助与面授训练无缝衔接,不仅课程中线上线下混合设计,如何借助在线工具解决培训问题本身就是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
 创新精神 训练赋能:
 “创新”将作为一条暗线存在于课程七个模块,不仅教会学员新的教学方法,而且训练学员具备运用创新精神、善于创造新方法解决个人培训问题的能力
 多种成果 一站产出:
 一套课程、多重产出,可以高效赋能导向培养实力讲师,可以课程开发导向产出好课程,可以授课呈现导向培养好讲师,可以是“好师好课”同步产出,一切成果、因需而定课程时长2天 H课程大纲S1 问题清单:从照本宣科到目标明确
 1、判断绩效偏差
 明确根本目的
 绩效问题因素
 限定范围ASK
 2、明晰培训目标
 2.1、调研培训期望
 三方调研
 访谈法
 材料分析法
 2.2、分析学员现状
 访谈法
 观察法
 派克的5条成人学习法则
 2.3、目标=期望-现状
 确定问题清单
 描述三层目标
 ASK
 3、确定主要内容
 3.1、罗列问题清单
 学员改变清单
 
 S2 以终为始:从东拼西凑到张弛有度
 1、内外结合 萃取经验
 内部经验萃取
 外部经验补充
 2、逻辑分析 脉络清晰
 确定一级目录
 分析逻辑结构
 遵循简化原则
 细致四级纲要
 3、内容加工 素材匹配
 提炼关键字词
 串联建模易记
 九宫格配素材
 素材九宫格
 形象化
 易理解
 更认可
 分配教学资源
 
 S3 规划进程:从无序讲解到科学训练
 1、进程1:九步教学
 1.1、具体进程
 引起注意
 告知学生目标
 回忆先前学过内容
 呈现刺激材料
 提供学习指导
 引出行为
 提供行为正确性的反馈
 评价行为
 促进保持和迁移
 1.2、三步简化(万能模型)
 瞄准:关注动机
 射击:传递新知
 补刀:回归目标
 科学依据
 加涅:九大教学事件
 进程2:五星教学
 具体进程
 聚焦问题
 激活旧知
 论证新知
 应用新知
 融会贯通
 1.3、科学依据
 梅里尔:首要教学原理
 2、进程3:4C教学
 2.1、具体进程
 联系
 概念
 实用练习
 总结
 科学依据
 波曼:脑友好型4C设计
 3、5种常见内容的进程规划
 概念类
 流程类
 原理类
 技巧类
 心态类
 
 S4 设计体验:从单向传递到引导参与
 1、教学方法的差异性
 1.1、7种基本学习方法
 听讲
 阅读
 视听
 演示
 讨论
 实践
 转述
 1.2、学习金字塔的特点
 从讲解到参与
 从效率到质量
 从被动到主动
 设计教学体验
 1.3、体验教学的进程步骤
 ETA:体验-理念-认知
 EAT:体验-认知-理论
 TEA:理论-体验-认知
 1.4、体验教学的四种方式
 案例法:外部/内部/测评
 演示法
 游戏法
 角色法
 1.5、体验教学的引导步骤:O-信息/R-经验/I-思考/D-应用
 匹配教学活动
 三种教学活动
 注意力活动
 传递类活动
 总结性活动
 1.6、适时引导的3种辅助工具
 团队共创
 立体提问
 世界咖啡
 哈罗德的25个教学活动
 
 S5 评估目标:从内容中心到成效中心
 1、教学方法的有效性
 课程的三个评价维度
 有效:内容开发有效
 有料:方法设计有料
 有趣:教学呈现有趣
 2、CTRIP原则
 C:确保内容主题关联
 T:遵循时间资源限制
 R:提供复习巩固机会
 I:有创新或方法新颖
 P:确保学员充分参与
 3、理解与记忆
 理解五原则:三五原则/工整原则/串联原则/形象原则/旧知原则
 记忆七原则:首要原则/最近原则/分块原则/联结原则/记录原则/重复原则/突出原则
 组织有效讨论
 小组参与的基础
 小组讨论的互动策略
 有效提问的6个技巧:事先规划/难度递进/简洁唯一/启迪思考/引导反馈/延迟否定
 引发参与的3个步骤:ME/WE/US
 促进成效的5个工具:头脑风暴/团队列名/六顶帽子/深度汇谈/德尔菲法
 4、组织高效练习
 高效练习的要素
 全员参与
 互相合作
 责任明确
 方法1:互相讲述
 方法2:展示技能
 方法3:主动设计
 5、组织成效回顾
 设计总结活动
 3种基本方法
 3种综合方法
 3种创新方法
 6、设计教学测试
 口述类
 笔答类
 操作类
 
 S6 开发教材:从简单课件到混合学习
 1、制作课件
 五个步骤
 设计框架
 描绘草图
 选定模板
 设计内容
 美化成果
 2、七个技巧
 整体:风格统一
 结构:清晰导航
 页面:重点突出
 内容:提炼归纳
 版式:规范利他
 图文:配合到位
 动画:因需而设
 3、完整教材
 教材九件套
 关键包-必备:PPT课件/备课导图/配套素材
 辅助包-讲师:讲师手册/授课计划/考试题集
 辅助包-学员:课程介绍/阅读资料/学员手册
 PDCA:验证、审核、试讲与优化
 
 S7 完美呈现:从临阵磨枪到刻意准备
 1、授课表达:演绎技巧源自备课设计
 调整教学心态
 呈现最佳状态
 精心设计开场
 三步刻意练习
 关音看像
 关像听音
 边看边听
 2、未来培训:从传统面授到混合学习
 外部工具混合
 内部技术混合
 3、 FMF三维学习模式
 前置任务:Flipped & Task
 借助网络:M-learning & E-Learning
 高效面授:Face To Face
 4、迈向完美
 创新学习工程师:运用系统思维、整个多种资源、解决培训问题
 成长路径
 永无止境的修炼
 持之以恒的积累
 读写思说四部曲
 
                
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    


 
	                
	                    
	            




 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
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
					 
				 
				